今年迄今為止,由于歐洲和北美的供應增加,葵花籽油和菜籽油價格每噸下跌了250美元以上,近期黑海谷物出口協議延期,也加劇了葵花籽油價格的下跌勢頭。
相比之下,同期棕櫚油價格上漲了20美元/噸,因為拉尼娜現象給東南亞帶來更多的暴雨以及洪水,導致印尼和馬來西亞的棕櫚油生產放慢;頭號棕櫚油出口國印尼從1月份就開始限制棕櫚油出口,以確保齋月前的國內需求充足。
隨著棕櫚油價格出現溢價,精煉廠開始用菜籽油和葵花籽油替代棕櫚油,亞洲、非洲和歐洲的主要進口商已經放慢采購4月裝運的棕櫚油。
咨詢機構LMC國際公司的知名分析師詹姆斯·弗萊表示,只要印尼限制出口,棕櫚供應就會人為緊張。當印尼重新放開出口時,棕櫚油價格也將回到折扣狀態。
1月下旬,印尼政府宣布將2023年2月至4月的食用油供應提高50%,達到45萬噸;同時從1月初開始降低國內市場義務(DMO)的出口額度配套系數,從1:8降低到1:6,以收緊對棕櫚油出口的限制,目的是確保4月份齋月節前國內食用油供應充足。2月6日,印尼宣布在5月1日之前暫停大約三分之二的棕櫚油出口許可;印尼還從2月份開始將生物柴油摻混率從30%提高到35%。印尼棕櫚油協會的數據顯示,1月份印尼棕櫚油產量環比減少9.5%,出口環比提高7%,庫存環比降低13%。
孟買經紀商桑文集團研究主管阿尼庫瑪·巴格尼表示,印尼的出口限制促使買家轉向馬來西亞棕櫚油供應,但是馬來西亞今年早些時候的大雨和洪水導致產量面臨問題。由于主產國供應緊張,使得棕櫚油相對軟油保持小幅溢價。但是溢價只會存在很短時間。
南馬來西亞棕櫚油公會(SPOMMA)的數據顯示,3月1-25日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環比降低22.92%。
詹姆斯·弗萊說,棕櫚油供應有限并沒有影響到印度和中國這兩大進口國,因為兩國在過去幾個月里利用價格較低的機會建立了庫存。而在歐洲和美國,用于生物柴油的植物油需求一直在下降,因為廢棄食用油的供應激增。
此外,隨著歐洲和加拿大的油菜籽產量恢復,而黑海(俄羅斯和烏克蘭)一直試圖快速清除葵花籽庫存,給葵花籽油和菜籽油價格帶來壓力。貿易商說,除了豆油,所有的食用油都受到了葵花籽油和菜籽油供應過剩的沖擊。豆油價格堅挺的原因在于干旱限制了阿根廷的供應。今年阿根廷大豆產量估計只有2500萬噸,同比降低四成以上,導致阿根廷大豆壓榨廠的開工率處于歷史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