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聯儲主席發表偏鷹言論,引發大宗商品集體跳水,金融屬性較強的油脂期貨反應更為直接。其中,菜油期貨因自身供給寬裕且需求不旺,更是破位下行,創出近1年多以來新低。展望后市,國內菜油供應依舊寬松,菜油期貨仍將偏弱運行。
國內菜油供給充裕
由于去年我國主要進口來源國加拿大的油菜籽實現恢復性增產,為我國油菜籽和菜油進口創造了條件。近幾個月,我國油菜籽和菜油買船明顯增多,國內菜油供應極為充裕。加之近期沿海油廠維持較好開工率,菜油產出量不斷增加,但下游提貨意愿不強,油廠菜油出現明顯累庫。
據監測,2023年1—4月份,將有34船共計204萬噸菜籽到港,為歷史同期最高水平。隨著進口菜籽不斷到港,加之菜粕逐漸進入需求旺季,油廠加大了壓榨力度,菜油產出量相應增加。根據Mysteel統計,2月沿海油廠菜籽壓榨量為55.25萬噸,較上月增加19.25萬噸;2月沿海油廠菜油產量為22.10噸,較上月增加7.70萬噸。截至3月9日當周,沿海油廠壓榨菜籽13.9萬噸,周環比略降3.6萬噸,但仍遠高于往年同期水平。
庫存方面,截至3月9日,沿海主要地區油廠油菜籽庫存為34.9萬噸,周環比增加8.7萬噸,增幅為33%;菜油庫存為21.48萬噸,周環比增加2.65萬噸。另外,國內油脂消費的前兩大油品豆油和棕櫚油的庫存同樣處于偏高水平。據監測,截至3月3日,全國重點地區豆油商業庫存約74.01萬噸,周環比減少2.37萬噸,但基本與去年以及前年同期持平。全國重點地區棕櫚油商業庫存為102.88萬噸,周環比增加5.06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2.2倍。
淡季效應逐漸發酵
隨著疫情管控措施優化調整,市場預計居民消費將出現報復性反彈。但是對于需求較為剛性的油脂來說,疫情管控措施的優化調整對油脂的消費影響并不是太大。特別是目前該階段屬于油脂消費淡季,加之菜油和豆油、棕櫚油價差過大,菜油性價比較差,同時隨著氣溫的回升,相對廉價、供應充足的棕櫚油進入季節性消費旺季,大量擠占菜油等消費空間,使得菜油消費持續不振。據悉,目前油廠菜油成交和出貨情況較差,終端小包裝菜油需求萎靡不振,油廠菜油不斷累庫。
豆類市場乏善可陳
上周美國農業部公布了本月的農產品供需報告,該報告調低了2022/2023年度美豆期末庫存,調低了阿根廷大豆產量,該報告中性偏多。但即便如此,美豆期貨并未上漲。這是因為一方面市場已經接受了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和羅薩里奧谷物交所預估的阿根廷大豆產量在3000萬噸以下的水平,另一方面美國大豆近幾周出口情況不好,以及壓榨利潤走低,都使得美豆需求不容樂觀。
短期看,巴西大豆豐產上市,截至目前收獲已過六成,上市后將擠占美豆出口市場空間;阿根廷大豆也將進入生長后期,產量再度下調的概率不大,國際豆類基本面利多較為匱乏。加之CBOT玉米、小麥期貨破位下跌,CBOT大豆維持高位的難度越來越大。
綜上所述,2023年以來,菜油期貨振蕩下跌,反彈力度較弱,主要是因其供應大增,需求不旺。目前看,國內菜油的供需形勢仍未改觀,加之周邊品種也沒提供利多,菜油期貨有望繼續偏弱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