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眼下正是水稻育秧的關鍵期,3月29日,記者走進于都縣羅江數字智慧育秧中心,只見7臺循環運動式育苗床“火力全開”,育苗床上的禾苗青翠欲滴、生機盎然。
一名管理人員輕觸手機屏幕,水肥一體化設備開始運轉起來,細密的水珠從噴頭均勻噴灑出來?!坝碇行牟捎梦锫摼W系統進行整體操控,所有設施均被納入一張‘網’管理,標準化流水作業,可以按需實現水肥控制,平時可在手機上進行操作?!痹摴芾砣藛T介紹,一個人可以同時管理7臺循環運動式育苗床,一次可育1200畝秧苗。
于都縣堅持向外引智強農,著力打造數字農業,推進水稻生產設施化、機械化、綠色化、數字化,用科技賦能農業,助力全縣農業高質量發展。羅江數字智慧育秧中心2022年10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現有高標準玻璃溫室大棚2400平方米,內設催芽密室、電動播種流水線、水肥一體化設備、物聯網控制系統和先進的循環運動式育苗床等。
“相比傳統育秧,數字智慧育秧在時間、溫度、密度等方面都能進行精準控制,可有效避免病蟲害和不利天氣等影響。目前,育秧中心已實現秧苗對光、熱、水、氣、肥各要素需求,實現浸種、催芽、繁育全過程生產標準化。采用立體多層、循環運動式育秧,土地利用率是傳統育秧的42倍,每年可節約育秧大田面積6600畝,有效解決了中晚稻育秧與早稻爭地問題。傳統育秧需要30天左右,現在25天左右就能移栽到農田?!痹撝行南嚓P負責人介紹。
“以前在田里育秧,成本高、風險高。今年在育秧中心的幫助下,我的400余畝水田都能及時種上優質秧苗,解決了我的后顧之憂?!鼻皝聿少徰砻绲姆N糧大戶羅禮清告訴記者。
數字智慧育秧中心除了可培育水稻秧苗外,也可培育蔬菜、油菜等其他作物幼苗,每年可滿足4萬畝水稻、5000畝油菜、5000畝蔬菜的秧苗供應,可解決周邊種糧群眾的秧苗需求。育秧中心還通過“務工+收益分配”的方式,幫助脫貧戶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