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際大糧商加速撤離俄羅斯
自去年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大多數總部位于歐美的國際糧商都停止了對俄羅斯的新投資,但嘉吉、邦吉、ADM以及路易達孚等大糧商繼續在俄羅斯開展糧食業務,在全球糧食價格高企之際,獲得巨額利潤。
近日,在各方壓力下,國際大糧商加速撤離俄羅斯。目前,在俄羅斯排名前十的大糧商中,僅剩的最后一家國際巨頭路易達孚也在昨日選擇退出。
4月3日法國農業公司路易達孚表示,從7月1日起,該公司將停止出口俄羅斯谷物。
上周,全球糧食貿易巨頭嘉吉和維特拉先后宣布,將于新的年度(2023年7月)停止出口俄羅斯糧食。維特拉甚至計劃放棄在俄羅斯的資產,正在評估轉讓在俄業務和資產的方案。
據了解,按俄羅斯谷物出口量計算,維特拉是俄羅斯第四大谷物出口商,嘉吉排名第六,路易達孚位列第八。
數據顯示,在2022/23年度的前三個季度,俄羅斯小麥出口量達到3370萬噸,其中維特拉公司出口240萬噸,嘉吉出口160萬噸,路易達孚出口80萬噸,三家公司占俄羅斯小麥出口總量的14%。
二、俄羅斯收緊糧食出口控制權
近幾十年,俄羅斯從主要糧食進口國轉變為全球重要的谷物出口國,是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小麥產量占全球的9%,出口量占16%。在跨國公司參與的二三十年間,俄羅斯的小麥出口增長了五倍,成為全球貿易基準價格,以遠低于歐美的報價向全球供應大量小麥,在俄烏沖突期間,遏制了全球小麥價格上漲。
外國糧商控制俄羅斯七成糧食貿易。當前,嘉吉、路易達孚成為俄十大糧食貿易商,產糧重鎮70%的收成被外國公司把控。數據顯示,在2021—2022年度糧食出口季的上半段,十大糧食貿易商共出口1763萬噸俄羅斯谷物,占俄羅斯向非歐亞經濟聯盟國家出口量的72%,其市場占有率和影響力舉足輕重。
俄羅斯收緊糧食出口控制權。隨著國際糧商的陸續退出,俄羅斯糧食出口將主要掌握在國內企業手中,意味著俄羅斯政府將對糧食出口擁有更大控制權。今年1月,俄羅斯商業咨詢通訊社報道,俄羅斯三個糧食主產區的領導人致信普京,建議立法限制外國公司參與俄羅斯的糧食出口貿易。
三、國際糧商在俄業務舉步維艱
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國際糧商雖然受益于高企的糧食價格,但是也面臨更為復雜化、風險化、政治化的糧食貿易。
路易達孚在3月22日發布的財報中稱,該公司從俄羅斯和烏克蘭出口的產品占到去年銷售總量的2%,而上年低于4%。
一方面是西方的政治和道德壓力,不少西方跨國公司都或主動或被動地退出了俄羅斯市場,國際谷物公司也一直在縮減俄羅斯業務。即便部分西方公司想要繼續留守,他們也會發現面臨很多技術上的難題,在西方重重制裁下,在俄正常開展業務的難度加大。
另一重壓力來自俄羅斯國內。隨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不減,以及全球糧食危機的壓力增加,多國政府正愈發重視糧食主權問題。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俄羅斯一直在加大外國貿易商獲得糧食出口所需文件的難度。
近年來,國有背景的俄羅斯外貿銀行(VTB)已經從嘉吉和維特拉手中奪取了一部分市場份額。俄羅斯國有企業俄羅斯聯合谷物公司旗下的OZK貿易公司也躋身為俄羅斯小麥的前五大出口商。此外,俄羅斯國內也一直有聲音要求限制外國企業在俄羅斯糧食市場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