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小麥市場行情還在慣性下跌,由于麥價重心長時間持續下移,市場風險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釋放,因地緣沖突和疫情等環境因素導致的漲幅也陸續擠出。隨著小麥、玉米價差逐步收窄,市場聯動效應增強,麥價進一步下挫的空間已經有限,市場或將迎來階段性筑底周期。
3月中旬以來,重返下跌通道后的小麥市場行情已經持續一周多時間,本輪麥價跌速之快、跌幅之大、范圍之廣,令人觸目驚心。監測顯示,當前主產區制粉企業新普麥(國標二等)入廠價格為3020~3040元/噸,周環比下跌90~110元/噸,月環比下跌140~170元/噸,同比低200~250元/噸。
主產區小麥價格持續下跌
據市場反映,近期小麥市場看跌氛圍依舊濃厚,麥價持續下跌打破存糧主體挺價心理,部分貿易商認虧出糧的現象增多,加之政策性小麥拍賣持續、各級儲備輪換出庫數量增加,市場壓力較大,導致短期內小麥價格不僅快速下跌,而且下跌幅度較大,部分中小型面粉企業報價拉至1.50元/斤以下,以試探市場的承受限度。
當前,河北制粉企業新普麥收購報價為1.493~1.53元/斤,山東1.49~1.535元/斤,河南1.49~1.53元/斤,江蘇1.50~1.51元,安徽北部1.50~1.515元/斤,一周時間普遍下跌0.035~0.055元/斤。
據市場人士分析,本輪小麥價格下跌既在意料之中,但又出于意料之外。之所以在意料之中,主要是因為小麥市場階段性供給充足,而需求低迷,尤其近期面粉及副產品價格均呈現跌勢,面粉企業經營利潤被壓縮,開工率較低,采購小麥不積極;但令市場沒有想到的是,小麥價格跌勢會如此猛烈,因為前兩年小麥價格重心大部分在1.60~1.65元/斤,低于1.60元/斤的時候并不多,更別提跌破1.50元/斤關口了。
據了解,目前主產區小麥主流收購價已跌至1.49~1.535元/斤,基層收購價跌至1.43~1.45元/斤。去年夏收期間,受多因素影響,中間渠道建庫價格普遍在1.50~1.55元/斤,保管一年后,加上儲存、貸款利息等費用,庫存成本多在1.60元/斤以上。面對這樣的局面,囤糧貿易商欲哭無淚。
政策小麥成交價跌幅加大
3月22日,最低收購價和國家臨時存儲小麥計劃銷售14.0657萬噸,成交13.2641萬噸,成交率94.3%;最高成交價2900元/噸,最低成交價2080元/噸,均價2732.9元/噸,較上期下跌65.91元/噸。本期最低收購價小麥計劃銷售10.0285萬噸,全部成交,最高成交價2900元/噸,最低成交價2630元/噸,均價2777.44元/噸,較上期下跌83.89元/噸;國家臨時存儲(新疆)小麥計劃銷售4.0372萬噸,成交3.2356萬噸,最高成交價2750元/噸,最低成交價2080元/噸,均價2594.84元/噸,較上期下跌30.64元/噸。
3月29日,最低收購價和國家臨時存儲小麥繼續投放,本次投放最低收購價小麥10萬噸,其中河南9萬噸、甘肅1萬噸;另外投放新疆臨儲小麥4萬噸。
儲備輪換小麥成交不理想
據市場反映,近期小麥價格持續處于下跌通道,市場主體大多看空,加之終端需求未有改觀,儲備小麥成交依舊不太理想,不僅流拍較多,而且成交價格偏弱。
3月20日,中儲糧江蘇分公司購銷雙向小麥7228噸,成交3279噸,成交率45%。2019年產小麥銷售底價3070元/噸,2023年產小麥采購底價3020元/噸。
3月21日,中儲糧河南分公司投放2018年、2019年產小麥2.1926萬噸,成交5500噸,成交率25%,成交價3080元/噸。
3月22日,中儲糧遼寧分公司(朝陽庫)購銷雙向小麥1.6744萬噸,成交1.3744萬噸,成交率82%。2017年產小麥銷售底價3150元/噸,2023年產小麥采購底價3250元/噸。
3月23日,廣東省廣州市國儲糧油收儲有限公司委托銷售2020年6月入庫二等澳洲優質白麥9000噸,成交900噸,成交率10%;起點價2980元/噸,成交價2980元/噸。
3月24日,中央儲備糧(上海直屬庫)委托銷售小麥3203噸,實際成交1274噸。其中,2019年江蘇產混合小麥起拍價2980元/噸,成交價2980元/噸;2020年江蘇產混合小麥起拍價2980元/噸,全部流標。
近日中央儲備小麥輪換投放減量跡象明顯。據統計,上周一、周二中央儲備小麥累計投放17.5萬噸,比前一周同期投放量減少六成。業內人士分析,這或意味著在釋放穩市的信號,不過市場低迷或成交價過低時,暫緩輪出也是正常的行為。
小麥玉米價格聯動性增強
據市場反映,近期國內小麥、玉米價格雙雙走低,但受成本和產不足需等因素支撐,玉米價格跌幅較小,小麥、玉米之間的價差繼續收窄。目前南方銷區部分地區小麥、玉米價差已縮小至150元/噸以內,華北地區價差也縮小至200元/噸左右,有的飼料企業已經開始采購小麥。據悉,當前牧原幾家公司已啟動小麥收儲,其中平輿飼料廠掛牌價3030元/噸,要求水分13%為基準,超14%拒收,嘔吐毒素1000以內。
隨著小麥、玉米價差再度瀕臨可替代邊界,市場小麥是否會再度回歸飼用舞臺?從近期市場來看,雖然目前已有飼料企業可采用小麥作飼用,但小麥采購量并不大,飼料企業仍多處于觀望階段。如果后市小麥、玉米價差進一步縮窄,小麥飼用優勢也將進一步顯現,小麥飼用消費或將有所增加。小麥作為絕對的口糧,有部分流入飼用是正?,F象,但大規模大批量飼用的概率不會太大。
業內人士分析,小麥、玉米市場關聯度加深,小麥會拖累玉米,玉米也會支撐小麥,二者市場價格聯動加強,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小麥、玉米將形成相互制衡的局面,后期持續關注小麥、玉米價差變化情況。
階段市場底部或逐步隱現
目前,主產區小麥主流價格基本在1.49~1.535元/斤,部分地區價格已低于去年上市初期水平。雖然夏收前小麥市場供需基本面難有實質性改變,但春節后小麥價格經過長時間、大幅度下跌,市場風險已得以一定程度釋放,估計后期麥價持續下跌的空間已有限,階段性市場底部或將逐步隱現。
今年以來,國內外小麥價格整體均呈現弱勢下跌走勢。芝加哥小麥期貨已經跌至17個月來新低,似乎地緣政治風險以及供應風險已經蕩然無存,而國內小麥價格也較年初下跌200元/噸以上,小麥市場的環境影響已基本回歸基本面。
與此同時,因小麥價格持續大幅下跌,小麥、玉米價差不斷收窄,小麥飼用替代優勢再度顯現,玉米價格作為小麥價格的“地板”,將會抑制后期麥價跌幅。
據市場反映,主產區麥價經過長時間持續下跌后,近日跌勢有所放緩。有機構認為,隨著小麥價格跌進3000元/噸區間,飼料企業開啟采購,輪換規模下降信號也逐漸顯現,預計麥價在3000元/噸整數關口附近將有一定支撐,短期或趨于穩定。
小麥進口量同比大幅增加
海關數據顯示,2023年2月份我國進口小麥152萬噸,同比激增124.1%,為三年內新高;1月至2月累計進口小麥302萬噸,同比增加38.2%。
從進口來源地看,自澳大利亞進口小麥155.4萬噸,自法國進口77.1萬噸,自加拿大進口51.9萬噸,自美國進口13.5萬噸,占總進口量的98.64%。
2022年我國進口小麥995.9萬噸,同比增長1.9%。受國內外價差影響,疊加國內消費剛性增長、配額使用率提高,市場預計2023年我國小麥進口量或仍保持較高水平。
來源:中華糧網